• 2022年第39卷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精细化工中间体
    • 异香豆素类衍生物的卤化烷氧基化反应

      2022, 39(4).

      摘要 (137) HTML (0) PDF 498.23 K (6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N-溴代丁二酰亚胺(NBS)、N-氯代丁二酰亚胺(NCS)分别为溴代、氯代试剂,醇类化合物作为反应原料及溶剂,实现了异香豆素类衍生物4,3-位的卤化烷氧基化反应。室温下即可在3,4-位之间发生加成反应,合成具有潜在药理活性的异色满酮类化合物。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当n(卤代试剂)∶n(Ⅲa)= 2:1、醇类化合物为2 mL时,在室温(25 ℃)下反应7 h,即可得到高产率(80%~90%)的异色满-1-酮类衍生物。产物经1HNMR、13CNMR 和 HRMS 进行了结构确定。

    • >功能材料
    • PA 6/PPS基激光直接成型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2022, 39(4).

      摘要 (61) HTML (0) PDF 1.33 M (5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聚酰胺6(PA 6)、聚苯硫醚(PPS)及其复合材料为基材制备了系列激光直接成型(LDS)材料—LDS-PA 6、LDS-PPS、LDS-PA 6/PPS以及长玻纤(LGF)增强LDS材料—LDS-PA 6/PPS/LGF。采用TGA、热变形温度(HDT)和力学测试评价了材料的热力学等性质;采用光学显微镜、SEM、百格测试、盐雾实验等考察了激光活化区域、化学镀层形貌及其可靠性。结果表明,LDS-PA 6/PPS的热性能、耐吸水性、弯曲强度及模量均介于LDS-PPS和LDS-PA 6之间,引入LGF可使LDS-PA 6/PPS的初始热分解温度提高20℃,HDT、弯曲模量相比后者则分别提升62%、102%。提高激光能量和频率,降低扫描速度,缩小涂色间距可以增强激光脉冲叠加作用,并有效粗化材料表面,有利于后续选择性化学镀过程中铜粒子的附着、沉积。优选的激光活化工艺条件为:能量10 W、频率70 kHz、扫描速度2500 mm / s、涂色间距25 µm。镀铜颗粒均匀,粒径约40 µm,镀层表面平整,与基体之间粘结力高,电阻<1.0 Ω,导电性能优良。

    • >水处理技术与环境保护
    • HKUST-1掺杂聚醚酰亚胺混合基质膜的制备及性能

      2022, 39(4).

      摘要 (84) HTML (0) PDF 6.76 M (5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改善超滤膜结构和性能,将金属有机框架材料HKUST-1掺杂于聚醚酰亚胺(PEI)铸膜液中,制备了HKUST-1掺杂聚醚酰亚胺混合基质膜(HKUST-1/PEI)。通过FTIR、SEM、AFM和水接触角测定仪对HKUST-1/PEI的结构、形貌以及表面浸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HKUST-1纳米材料掺杂质量分数为0.05%的混合基质膜具有较好的性能,在0.1 MPa运行压力下,其纯水通量能够达到1304 L/(m2·h),对质量浓度为1.0 g/L 牛血清白蛋白(BSA)的截留率在97%以上;在酸性(pH =2)、碱性(pH =12)溶液中浸泡24 h后,对BSA的截留率仅下降约2%(纯水通量基本保持不变),具有良好的耐酸碱性能;在80 ℃高温下膜的纯水渗透通量达到1587 L/(m2·h)且BSA截留率>95%,具有较强的耐高温性能;此外,其通量恢复率达到92%,膜的防污性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 >功能材料
    • 碳点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其在芦丁含量检测中的应用

      2022, 39(4).

      摘要 (47) HTML (0) PDF 1.55 M (5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新鲜银杏叶为碳源,采用水热法制备出水溶性好、高稳定性的银杏叶碳点(CDs)。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傅立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光谱(UV-Vis)和荧光光谱表征了银杏叶CDs的结构及光学特征。基于芦丁(Rutin)对CDs荧光的猝灭现象,构建了高选择性与高灵敏度的荧光探针测试芦丁含量。结果表明,10-80μmol/L的Rutin与CDs的荧光猝灭程度之间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ln(F/F0)= -0.0175c(μmol/L)-0.01492,线性相关系数R 为0.9997。检测限为1.5μmol/L。另以柠檬酸为碳源,制备了柠檬酸CDs,两种CDs荧光探针用于检测槐米中的Rutin含量,检测结果一致。

    • >水处理技术与环境保护
    • 气溶胶固定剂PAM-b-PVTES的合成及表征

      2022, 39(4).

      摘要 (44) HTML (0) PDF 665.32 K (5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S,S-二苄基三硫代碳酸酯(DBTTC)为链转移剂,丙烯酰胺(AM)为第一单体,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VTES)为第二单体,通过RAFT聚合制备了两亲嵌段共聚物,其水溶液可作为一种气溶胶固定剂用于涉核环境下放射性气溶胶的去除。通过FTIR、1H NMR、DSC、GPC对聚合物分子结构与性能进行了表征。通过黏度表征结果表明:随着链转剂用量的减少,黏度增加。表面张力和接触角测试结果表明:随着VTES的引入,表面张力降低到40.44 mN/m;接触角降低到11.9°;通过气溶胶沉降固定实验表明:对PTI-A2粉尘的沉降固定效率为91.04%。预期在涉核环境下作为放射性气溶胶沉降固定剂可得到应用。

    • >催化与分离提纯技术
    • 尿素氯化胆碱低共熔溶剂催化聚酰胺酸亚胺化研究

      2022, 39(4).

      摘要 (52) HTML (0) PDF 537.62 K (4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和4,4,-二氨基二苯醚(ODA)为单体制取聚酰亚胺(PI)的清洁过程。首先在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获得聚酰胺酸(PAA)。之后,以尿素-氯化胆碱低共熔溶剂(DES)为化学酰亚胺化催化剂,乙酸酐为脱水剂,协同实现PAA亚胺化。所得产物PI可通过简单过滤分离。用FTIR、TGA-DSC和元素分析等对PAA和PI的结构进行表征。同时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DES催化剂与脱水剂用量等对PAA亚胺化反应的影响。得到亚胺化最佳反应条件为:温度80 ℃,DES与乙酸酐体积比1:2、PAA与DES物质的量比1:2,在该条件下制备的样品,其热重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证实了亚胺键的生成。此外,DES 和DMF可重复使用,过程绿色不使用有毒有害的吡啶、咪唑和喹啉类催化剂。

    • >功能材料
    • 基于PANI/EG层间复合材料的Cd2 电化学传感器

      2022, 39(4).

      摘要 (77) HTML (0) PDF 5.12 M (5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电化学氧化法制备的膨胀石墨(EG)为碳骨架,采用真空插层辅助原位氧化聚合法,使多孔塔尖状的聚苯胺(PANI)有序包覆生长在EG的石墨片层表面,构建了PANI/EG层间复合材料。采用SEM、TEM、XRD、FTIR、Raman、XPS和BET对PANI/EG复合材料的结构和组成进行表征。以PANI/EG复合材料修饰玻碳电极,采用SWASV法对Cd2 进行检测,通过CV和EIS测试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PANI/EG复合材料呈层状分级空间结构。EG质量分数为12%的PANI/EG修饰电极对痕量Cd2 检测的敏感度为7.814 μA/μM,检测极限为3.24 nM,检测范围为0.25~6 μM,重复性及抗干扰性良好。

    • >油田化学品与油品添加剂
    • 一种两亲聚合物稠油降黏剂的制备及性能评价

      2022, 39(4).

      摘要 (156) HTML (0) PDF 934.54 K (5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卤代烷烃、聚乙烯亚胺(PEI)、丙烯酰胺(AM)、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原料,采用自由基聚合的方法制备了一种具有耐温抗盐性能的两亲聚合物型稠油降黏剂。利用红外光谱仪、显微镜、旋转滴界面张力仪、哈克流变仪、填砂管驱油实验研究了聚合物对稠油的乳化降黏及驱油能力。结果表明,当聚合降黏剂质量分数为1.00%时,油水质量比7:3条件下,春风油田稠油黏度由4753 mPa?s降至85 mPa?s,降黏率大于98%,油水界面张力由11.59 mN/m降低至0.06 mN/m。经过110℃老化24 h、矿化度1.45?105 mg/L条件下降黏率大于93%,具有较好的耐温耐盐性。在50℃、4.84?104 mg/L条件下,质量分数为0.50%的降黏剂溶液黏度为56 mPa?s,与市售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溶液32 mPa?s的黏度相比,该聚合物降黏剂在矿化度条件下具有更好的水相增稠能力。填砂管驱油实验注降黏剂驱能够在水驱基础上提高采收率37.45%,表明该聚合物溶液可以通过降低稠油黏度和扩大波及体积提高稠油的采收率。

    • >功能材料
    • CdS/RGO/MoS2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

      2022, 39(4).

      摘要 (136) HTML (0) PDF 3.47 M (5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采用简单的水热方法制备出CdS/RGO/MoS2复合材料,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电化学阻抗(EIS)和瞬态光电流响应测试等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可见光照射下,CdS/0.75 wt% RGO /1.0 wt% MoS2复合材料对甲基橙(MO)具有显著的光催化降解活性和稳定性。其光降解速率(0.05777 min-1)分别是CdS(0.023 min-1) 和MoS2(0.003 min-1)的2.5倍和19.3倍,是CdS/0.75 wt% RGO(0.02821 min-1)和CdS/1.0 wt% MoS2(0.02677 min-1)的2倍和2.16倍。经过5个循环后,降解效果未见明显变化,证明催化体系的稳定性良好。光催化剂活性的提高主要归功于复合材料的形成能够改善组分的能带匹配和界面电荷转移,从而增强载流子的分离和迁移。这些材料在可见光降解甲基橙方面具有优异的光催化活性和良好的稳定性,这使得其污染物降解和处理等方面可以发挥良好的作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理论意义。

    • >综论
    • 清洗剂用烷基糖苷及其衍生物的研究进展

      2022, 39(4).

      摘要 (350) HTML (0) PDF 1.57 M (5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清洗剂在生产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烷基糖苷(APG)作为新型绿色表面活性剂,具有表面活性高、去污力强、生态毒性低及可生物降解等优点,是用于清洗剂的理想表面活性剂。但长烷基链APG水溶性和抗硬水能力差,限制其应用范围。APG糖环上的羟基可与多种基团连接生成性能更加优异的衍生物,衍生产品在克服糖苷缺点的同时增加了多种功能,应用前景广阔。本文介绍了清洗剂的去污机理和APG的合成工艺进展;详细综述了APG衍生物的分类、合成及在清洗剂中的应用;并对APG及其衍生物在清洗领域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 >水处理技术与环境保护
    • 湿式催化氧化法处理高浓度高盐毒死蜱废水

      2022, 39(4).

      摘要 (75) HTML (0) PDF 877.91 K (5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γ-Al2O3为载体,通过超声浸渍法制备Mn-Ce/γ-Al2O3,并以其为催化剂采用湿式催化氧化法处理高浓度高盐毒死蜱废水。通过FTIR、XRD、SEM对催化剂结构进行表征。通过单因素实验探讨了反应温度、pH、催化剂用量、氧化剂用量对COD去除率的影响。采用均匀设计法对湿式催化氧化实验条件进行优化,在进水COD质量浓度为13550 mg/L时,最优处理条件为反应温度230 oC,反应时间2 h,进水pH=7,质量分数30%过氧化氢5.5 mL,Mn-Ce/γ-Al2O3用量0.4 g,在该条件下,COD去除率达到90.63%;各因素影响实验结果的主次顺序为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氧化剂用量>pH>反应时间。采用DFT方法计算毒死蜱分子的量子化学参数,结合自由基捕获实验和紫外光谱结果初步探讨了湿式催化氧化降解毒死蜱的可能机理。结果表明,γ-Al2O3上负载了MnO2、CeO2活性组分,Mn-Ce/γ-Al2O3能较好地促进H2O2产生•OH;动力学实验表明,湿式催化氧化对废水COD的降解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

    • >建筑用化学品
    • 乙氧基化咪唑啉阻锈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2022, 39(4).

      摘要 (80) HTML (0) PDF 3.93 M (5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油酸和羟乙基乙二胺为原料,经酰胺化、环化反应生成咪唑啉中间体,再加成聚合环氧乙烷,得到乙氧基化咪唑啉阻锈剂。通过失重法、盐水浸渍法、盐水浸烘实验、电化学综合实验和扫描电镜等方法评价该阻锈剂对Q235碳钢在3.5%NaCl的饱和Ca(OH)2溶液的阻锈性能,并通过水泥净浆流动性实验,测试该阻锈剂对混凝土流动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阻锈剂在3.5%NaCl的饱和Ca(OH)2腐蚀介质中能有效的保护Q235碳钢免遭腐蚀,通过电化学实验,证明该阻锈剂是以抑制阳极反应为主的混合型阻锈剂,当质量浓度为4%时,钢筋的阻锈效率达到99.13%,扫描电镜显示碳钢表面光滑平整。水泥净浆流动性实验结果表明该阻锈剂对混凝土流动性无明显不利影响。

    • >油田化学品与油品添加剂
    • 蓖麻油酸二乙醇胺硼酸酯合成工艺及摩擦性能

      2022, 39(4).

      摘要 (125) HTML (0) PDF 980.70 K (5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开发环境友好型润滑油添加剂,以蓖麻油酸、二乙醇胺为原料,采用两步合成法制备蓖麻油酸二乙醇酰胺(RA),然后与硼酸合成蓖麻油酸二乙醇酰胺硼酸酯(RAB)。利用FTIR对RA及RAB的结构进行表征,并以菜籽油为基础油,考察RAB的摩擦学性能。通过单因素实验得到合成RA的最佳条件为:酰化反应中蓖麻油酸和二乙醇胺物质的量比为1.0:0.8,150 ℃下反应6 h;胺解反应中蓖麻油酸和二乙醇胺物质的量比为1.0:0.4,催化剂氢氧化钠用量为蓖麻油酸和二乙醇胺总质量的1%,95 ℃下反应3 h,RA产率达88.10%;RAB的最佳合成条件为:RA与硼酸物质的量比为1.8:1.0,催化剂对甲苯磺酸用量为RA和硼酸总质量的1.5%,140 ℃下反应100 min,RAB产率达92.78%。添加RAB的菜籽油在摩擦表面形成含B、N的复合润滑保护膜,当RAB添加量为菜籽油总质量的2%时,油样最大无卡咬负荷(PB)相比菜籽油提高了61%;当RAB添加量为1%时,油样表现出良好的摩擦保护性能。

    • >生物工程
    • 混合菌的构建及其对3,4-二氯苯胺的生物转化

      2022, 39(4).

      摘要 (63) HTML (0) PDF 615.54 K (4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染料废水中分离出以3,4-二氯苯胺(3,4-DCA)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生长的革兰氏阴性菌,筛选其中两株形态差异较大的菌株P11-1和L13构建混合菌群,用于3,4-DCA的转化实验以消减其毒性。通过优化两株菌配比构建混合菌群,3,4-DCA转化率达73.33%,明显高于单菌。经菌株形态观察和16S rDNA序列分析,确定两株菌均为铜绿假单胞菌。以单因素实验考察混合菌群在3 d内对100 mg/L 3,4-DCA的转化能力,并通过正交实验进一步优化转化条件,得出最佳条件组合为:接菌量3%(体积分数),温度30 ℃,pH=8.0,摇床转速190 r/min,在此条件下转化率达89.26%,其中pH对菌群转化能力影响最大。GC-MS分析菌群代谢产物主要为3,4-二氯乙酰苯胺,酶活分析发现了较高的N-乙酰基转移酶(NAT)活性,即菌群通过乙酰化对3,4-DCA进行解毒。

    • >医药与日化原料
    • pH响应改性木质素纳米粒子的制备及释药性能

      2022, 39(4).

      摘要 (146) HTML (0) PDF 1.08 M (5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酶解木质素(EHL)和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为主要原料,通过自由基聚合和自组装得到了直径约为50 nm的pH响应性马来酰化木质素-g-聚乙烯吡咯烷酮(MEHL-g-PVP)纳米粒子。考察了化学修饰、聚合物浓度、水滴加速度、搅拌速度、初始水含量和投药量对纳米粒子的形貌、尺寸和载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粒子的最大药物负载量可达到35.1%,包封率为64.3%。体外药物释放表明,MEHL-g-PVP具有明显的pH响应能力,在模拟人体内肠道环境和胃液中,布洛芬(IBU)的72h释放量分别为11.1%和63.75%。体外细胞毒性实验结果表明,MEHL-g-PVP载药纳米粒子对正常细胞无细胞毒性,而对结肠癌细胞的具有很好地抑制作用。MEHL-g-PVP纳米粒子有望成为口服药物的理想载体材料。

    • >纺织染整助剂
    • 磷酸腺苷对蚕丝织物的生物阻燃耐久整理

      2022, 39(4).

      摘要 (55) HTML (0) PDF 1.13 M (5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满足对蚕丝织物生态阻燃的需求,以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 (EDC)和 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为催化剂将磷酸腺苷(AMP)引入蚕丝织物。采用FTIR、SEM、EDS等对改性前后丝织物的化学结构、表面形貌和元素含量进行表征,采用极限氧指数仪、垂直燃烧测试仪、锥形量热仪和热重分析仪对其阻燃性能和热稳定性进行测试,同时对改性前后丝织物的拉伸断裂性能和织物风格等物理机械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改性丝织物表面呈现颗粒状覆盖物,且均匀分布着磷元素。改性丝织物增重率达13.3%时,极限氧指数达30.10%,相比于原丝织物失重率降低13.1%,热释放速率降低30.6%,损毁长度减少11.1 cm,并出现明显炭层。经50 次洗涤后,改性丝织物极限氧指数仍能达到25%以上,说明改性丝织物具有较好的耐洗性能。

    • >水处理技术与环境保护
    • 水热法制备铁炭复合材料及其对地下水中三氯乙烯的降解性能

      2022, 39(4).

      摘要 (60) HTML (0) PDF 6.93 M (4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蔗糖和无水三氯化铁为原料,以氨水调节溶液pH,采用水热-炭化法在不同pH下合成了系列铁炭复合材料(Fe/C pH2、Fe/C pH4、Fe/C pH6、Fe/C pH8、Fe/C pH10)。进一步将Fe/C pH10球磨为粒径分布在100~1000nm的铁碳复合材料(Fe/C pH10-Q)。考察了各个产物对三氯乙烯的吸附和降解性能。采用SEM、XRD、TG、N2吸附-脱附对不同pH下制备的产物形态和组成进行了表征。采用气相色谱(GC)和离子色谱(IC)对污染物三氯乙烯和降解产物乙烷、乙烯、氯离子进行了定量检测。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中纳米零价铁(nZVI)和生物炭共同存在,nZVI被随机分散在碳球或碳颗粒上,不发生团聚现象。随着反应液pH的增加,产物中nZVI的含量和粒径从Fe/C pH2的6.52%、20 nm增加到Fe/C pH10的36.35%、60 nm,比表面积由Fe/C pH2的369 m2/g 减小到Fe/C pH10的302 m2/g。不同pH下制得Fe/C复合材料对TCE降解速率大小顺序为:Fe/C pH10>Fe/C pH8>Fe/C pH6>Fe/C pH4>Fe/C pH2。48h的反应时间下, Fe/C pH10对TCE的去除率可接近100%。球磨不会改变Fe/C复合材料中nZVI粒径、含量和材料的反应活性。通过石英砂柱评价了Fe/C pH10-Q的传输性能,其具有良好的地下传输性能。与市售nZVI和Fe/C pH10相比,其流动性显著提高。

    • >医药与日化原料
    • 硒化二氢杨梅素的制备及抗肿瘤活性

      2022, 39(4).

      摘要 (147) HTML (0) PDF 2.82 M (6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DMY为基底物、Na2SeO3为硒化剂制备硒化DMY。采用UV、FTIR、NMR、XRD、TG、原子荧光光度计表征其结构和性能,CCK-8法检测对HSC-3细胞增殖的影响,划痕实验研究对HSC-3细胞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硒化DMY中仍存在黄酮基本母核、并新形成C-Se键,其中硒含量为6.54%±0.22%;DMY和硒化DMY均对HSC-3细胞的增殖和迁移有良好的抑制作用、抑制效果与浓度呈正相关,且DMY和硒化DMY对HSC-3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25.27 μg/mL、21.27 μg/mL,DMY的硒化有效提高了对HSC-3细胞增殖和迁移的抑制能力。

    • >功能材料
    • IPN型含氟聚硅氧烷/PP疏水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2022, 39(4).

      摘要 (155) HTML (0) PDF 6.33 M (4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1 ,3 ,5-三甲基-1 ,3 , 5(三氟丙基)环三硅氧烷(D3F)、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四甲基四乙烯基环四硅氧烷(D4Vi)为功能单体,在碱胶催化下制备乙烯基封端含氟聚硅氧烷(FSI),再以注塑级聚丙烯(PP)为基体树脂,以全氟己基乙烯(TE-6)为二次疏水改性剂,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MPTA)为交联剂、马来酸酐接枝PP(MAH-g-PP)为增容剂,高温熔融聚合形成互穿网络结构(IPN)FSI/PP复合疏水材料。采用FTIR对复合材料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拉力试验机、接触角测量仪、SEM、AFM和TG-DSC对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和表面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D4Vi封端剂用量为FSI总量的0.05wt%,MAH-g-PP用量为FSI/PP总量的6wt%,TMPTA添加量为FSI/PP总量的3wt%时,改性后FSI/PP疏水角达到138.3o,疏油角达到46.1o,相比于纯PP分别提高55.56%、157.54%。

    • >综论
    • 测试——聚乙烯亚胺改性磁性膨润土对Pb2+和Cu2+的吸附性能(测试稿件)

      2022, 39(4).

      摘要 (98) HTML (0) PDF 920.78 K (4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磁性膨润土(MBent)表面接枝聚乙烯亚胺(PEI)制备了聚乙烯亚胺改性磁性膨润土(PEI/KH560/MBent),采用FTIR、VSM、XRD、TGA、EA、SEM和EDS对其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其对水溶液中Pb2+和Cu2+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聚乙烯亚胺已成功接枝于磁性膨润土表面,并有效提高其对Pb2+和Cu2+吸附量;溶液初始pH对吸附量影响较大,随着pH的增大,吸附量增加。在pH=5,溶液初始质量浓度为300 mg/L,PEI/KH560/MBent对Pb2+和Cu2+吸附量分别为96.21和61.08 mg/g;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热力学研究表明,吸附为自发吸热过程。经过5次循环利用后,其吸附容量仍保持初始的60%以上,表明PEI/KH560/MBent具有一定的重复利用性。

    • 自修复防腐涂层的研究现状

      2022, 39(4):0-0.

      摘要 (333) HTML (0) PDF 1.12 M (5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物理屏蔽作用把金属和腐蚀环境进行隔绝的有机涂层,由于其经济、有效和操作方便的特点而成为主要的防腐措施。然而,环境因素往往不可避免地导致涂层产生裂纹,并最终导致涂层失效。具有自修复能力的涂层在发生破损后,由于其能够主动的修复涂层的破损部位而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相对于具有单一物理屏蔽性能的涂层,具有自修复性能的涂层可以降低破损涂层维修期间的人力和物力成本,在未来的发展中具有很大的潜力。本文根据自修复涂层的愈合机理及其发展历程,把自愈合涂层分为自主修复型、借助外部刺激的非自主修复型和针对特定环境能够做出有效响应的智能自修复涂层,并对其研究现状及优缺点进行阐述。

    • >医药与日化原料
    • 间二酰胺类化合物NC-1的设计、合成及杀虫活性

      2022, 39(4):0-0.

      摘要 (364) HTML (0) PDF 522.98 K (6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发现高效杀虫剂,采用活性药效基团融合策略,以2-氟-3-氨基苯甲酸甲酯和2-三氟甲基苯胺为起始原料,设计、合成了间二酰胺类化合物N-[2-溴-4-(全氟丙烷-2-基)-6-(三氟甲基)苯基]-3-[N-(氰甲基)苯甲酰胺基]-2-氟苯甲酰胺(NC-1),其结构经1HNMR、13CNMR和HRMS确证。初步的室内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NC-1具有优异的杀虫活性,在质量浓度0.05 mg/L下对小菜蛾的致死率为96.67%,在质量浓度0.625 mg/L下对二化螟的致死率为93.33%。化合物NC-1可作为先导化合物或候选杀虫剂进行深入研究与开发。

    • >功能材料
    • 超临界流体沉积法对钯铜纳米粒子制备的影响

      2022, 39(4):0-0.

      摘要 (110) HTML (0) PDF 3.44 M (5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乙酰丙酮钯、乙酰丙酮铜为金属前驱体,以氧化铝球为载体,采用超临界流体沉积法(SCFD)制备氧化铝球负载的平均粒径≤10 nm的钯铜纳米粒子。采用高角度环形暗场-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HAADF-STEM)、X射线衍射(XRD)和称重法对钯铜纳米粒子的负载状况、粒径分布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沉积温度与沉积压力对钯铜纳米粒子的粒径有重要影响,在65 ℃、15 MPa时,钯铜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可达2.37 nm。在金属前驱体投料量一定时,沉积时间存在最佳值。助溶剂的选择影响钯铜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与粒径分布,在65 ℃、15 MPa下,使用8 mL二氯甲烷作为助溶剂,钯铜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降至1.81 nm。随着Pd理论负载量的增加,钯铜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先降后增,当Pd理论负载量为0.50%时,出现最小值1.81 nm。

    • 磁性羟基磷灰石改性氮化硼的铅吸附特性

      2022, 39(4):0-0.

      摘要 (57) HTML (0) PDF 1.00 M (5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共沉淀法制备了氮化硼(BN)掺杂磁性羟基磷灰石(MP)的复合材料(MPBN),通过SEM、BET、FTIR、XRD、XPS和VSM对MPBN形貌、孔径、比表面积、元素组成、晶型、表面官能团和磁性进行表征,利用单因素吸附实验研究MPBN对Pb(II)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MP成功负载在BN的层状结构中,MPBN具有超顺磁性。当Pb(II)浓度为250 mg/L,温度为25 ℃,pH=6.0,MPBN投加量为0.4 g/L时,吸附量达到460.75 mg/g,其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模型,表明MPBN对Pb(II)的吸附过程主要归因于单分子层的化学吸附。通过热力学模型拟合得到吸附过程的H为94.76 kJ/mol,?S为339.61 J/molK,说明该吸附过程在常温下是自发的吸热过程。同时MPBN在5次循环使用后仍然表现出优异的稳定性和良好的可回收性。

    • >水处理技术与环境保护
    • MnOx掺杂纳米石墨阴极制备及其催化降解能力

      2022, 39(4):0-0.

      摘要 (140) HTML (0) PDF 1.04 M (5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溶胶-凝胶法和热压法制备锰氧化物掺杂的纳米石墨(Nano-G)电极(MnOx/Nano-G电极),并以其为工作电极,构建了能够高效处理水中盐酸四环素(tetracycline hydroxhloride, TCH)的阴极电芬顿体系。运用SEM、XRD、XPS、循环伏安测试和电化学阻抗测试等对MnOx/Nano-G电极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MnOx的掺杂可以明显提高Nano-G电极的导电性、电化学稳定性和电化学活性,从而大幅提升阴极电芬顿处理TCH的效能。在TCH初始浓度为20 mg?L-1、电流密度为30 mA?cm-2、初始pH为5.0、极板距离为10mm时,TCH的降解效果最佳;反应60min后,59.27%的TCH被有效去除,相较于未改性的Nano-G电极,TCH降解效率提高了18.70%。此外,MnOx/Nano-G的阴极电芬顿体系的处理效能明显高于传统的RuO2-IrO2/Ti和钛网阴极。综上,MnOx/Nano-G的阴极电芬顿体系是一种高效且具有应用前景的TCH处理技术。

    • >医药与日化原料
    • 乳酸菌发酵提取物保护皮肤氧化损伤的作用与机理

      2022, 39(4):0-0.

      摘要 (400) HTML (0) PDF 2.05 M (6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筛选出能够保护皮肤细胞减缓氧化应激损伤的乳酸菌,对植物乳杆菌、类干酪乳杆菌、嗜酸乳杆菌、高加索酸奶乳杆菌、瑞士乳杆菌五种不同乳酸菌进行发酵培养获得发酵提取物,从生化、细胞、分子三种水平对所得提取物的抗氧化功效和保护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效果和机制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五种乳酸菌发酵提取物均具有良好的清除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的能力,植物乳杆菌发酵提取物(Lactobacillus plantarum fermented extract 1,FE1)对两种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最强,10g/L的FE1能够清除49.14%的羟自由基和73.99%的超氧阴离子。五种乳酸菌发酵提取物中植物乳杆菌发酵提取物、类干酪乳杆菌发酵提取物(Lactobacillus paracasei fermented extract 2, FE2)和嗜酸乳杆菌发酵提取物(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fermented extract 3 ,FE3)能够显著提高氧化应激损伤条件下皮肤细胞的存活率( p<0.05)以及细胞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力(p<0.05),同时降低细胞内活性氧含量(p<0.05)。特别的是,植物乳杆菌发酵提取物还可以显著提升细胞内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水平及细胞的总抗氧化能力水平(p<0.05)。分子水平实验结果显示植物乳杆菌发酵提取物可促进Sirt1上调表达,并激活Wnt/β-catenin通路中关键调控基因β-catenin,从而上调了MP30、FoxO3a、Tbx3抗氧化基因表达从而提升其抗氧化能力。因此植物乳杆菌发酵提取物良好的抗氧化性效果具有减缓H2O2刺激引起皮肤细胞氧化损伤的作用。

    • >催化与分离提纯技术
    • 蒽醌法双氧水钯催化剂的制备及工业应用

      2022, 39(4):0-0.

      摘要 (448) HTML (0) PDF 753.53 K (5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铝溶胶、丙烯酸-丙烯酰胺共聚物(AC-1)、六亚甲基四胺为原料,采用油柱成型法制备氧化铝球形颗粒,并使用浸渍法得到Pd/Al2O3催化剂,用于2-乙基蒽醌催化加氢反应。使用N2吸附、XRD、TEM、CO脉冲滴定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考察了添加AC-1对催化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AC-1不改变催化剂的晶体结构,但会增加比表面积和孔径,同时使催化剂表面Pd颗粒的尺寸减小,Pd的分散度增大。催化剂在实验室反应器中的活性由12.5 g/L增加至14.5g/L,在过氧化氢产能为10kg/天的模型实验装置和7000吨/年的工业生产装置中时空产率分别提升77%和70.0%,在过氧化氢产能为20万吨/年的工业生产装置中,时空产率可达8.35 kg 过氧化氢/(kg 催化剂•d),显著高于现有工业用催化剂( 6.14 kg 过氧化氢/(kg 催化剂•d))。

    • >油田化学品与油品添加剂
    • 双亲纳米SiO2颗粒的制备及提高渗吸采收率性能

      2022, 39(4):0-0.

      摘要 (291) HTML (0) PDF 1.64 M (5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正辛基三乙氧基硅烷和3-巯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为改性剂,以双氧水为氧化剂,在水基环境下对亲水纳米SiO2颗粒表面进行改性,得到具有磺酸基和辛基的双亲纳米SiO2颗粒,并通过红外和热重对其化学结构和热稳定性进行分析。将双亲纳米SiO2颗粒分散在地层水中制备纳米流体,并评价纳米流体的稳定性、界面性质和渗吸效率。利用核磁共振技术探究纳米流体渗吸过程中岩心孔隙内原油运移规律。结果表明,纳米流体储存30 d未出现分层现象,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经纳米流体处理的岩心亲水性增强。此外,双亲纳米SiO2颗粒将油水界面张力降低至1.7 mN/m;纳米流体渗吸采收率高达22.6%,渗吸初始阶段小孔隙中的原油被动用,而在渗吸后期阶段大孔隙中的原油才被动用。

    • >皮革化学品
    • LDH@MMT/MZBMSO的制备及其在皮革中的阻燃性能

      2022, 39(4):0-0.

      摘要 (171) HTML (0) PDF 3.98 M (5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水热法在蒙脱土(MMT)表面原位生长层状双氢氧化物(LDH),获得了层状双氢氧化物@蒙脱土(LDH@MMT)。通过XRD、SEM、FTIR对LDH@MMT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LDH和MMT通过氢键复合在一起,呈花状结构。将其引入花椒籽油(ZBMSO)中制得层状双氢氧化物@蒙脱土/改性花椒籽油(LDH@MMT/MZBMSO),TEM结果表明:LDH@MMT均匀分散在MZBMSO中。将其应用于皮革加脂工艺,结果表明:与MZBMSO加脂坯革相比,当LDH@MMT的质量占ZBMSO的12%时,LDH@MMT/MZBMSO加脂坯革阻燃性能明显提高,加脂坯革氧指数由22.8%提升至28.3%,有焰燃烧时间由87 s减少到43 s,热释放速率降低了43.6%,总热释放速率降低了73.6%,产烟速率降低了63.5%;LDH@MMT包裹在坯革纤维表面,形成的“曲折路径”可减缓热量及烟气的释放,燃烧后在纤维表面形成致密碳层进一步阻隔坯革燃烧过程中释放的热量、烟气,并隔绝氧气,从而提升了加脂坯革的阻燃抑烟性能。

    • >综论
    • 环保型替代物:1-氯-3,3,3-三氟丙烯的合成与应用

      2022, 39(4):0-0.

      摘要 (703) HTML (0) PDF 566.23 K (11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综述了1-氯-3,3,3-三氟丙烯(HCFO-1233zd)的合成路线和应用。在合成路线方面,以1,1,1,3,3-五氯丙烷(HCC-240fa)为原料经气相氟-氯交换合成HCFO-1233zd(E)的路线具有原料易得、转化率高、选择性高等优点,具有工业化价值;以HCFO-1233zd(E)为原料经气相异构化合成HCFO-1233zd(Z)的路线具有催化剂使用寿命长、选择性高等优点,易于实现工业化。在应用方面,HCFO-1233zd(E)主要用作发泡剂和传热流体,HCFO-1233zd(Z)主要用作清洗剂。提出了今后HCFO-1233zd领域的研究重点在于高活性非铬催化剂的开发和HCFO-1233zd新应用技术的开发。